中国女篮63-76负澳洲,张子宇、韩旭、李梦“缺口”三重夹击,中国女篮需要如何调整?

中国女篮热身赛首战失利 三大调整方向浮出水面

北京时间7月6日晚,中国女篮在首场对阵澳大利亚女篮的热身赛中以63:76告负。本场比赛中,备受关注的新星张子宇并未登场,球队在内线攻防两端暴露出明显短板。

比赛进程显示,中国女篮仅在第三节以18:10取得单节优势,其余三节均遭对手压制(19:28、12:21、14:17)。面对即将到来的亚洲杯及与澳大利亚的二次热身赛,教练组亟需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战术优化:

张子宇2.26米的身高优势在本场缺席时尤为凸显。防守端,澳大利亚多次通过内线强攻和突破得分,若其在场可显著提升护筐效率;进攻端,缺乏内线支点导致外线投射空间受限,全队三分球30投仅8中(命中率26.7%)。鉴于当前内线人员配置,张子宇需在亚洲杯承担核心角色,场均出场时间应维持在15-20分钟。

本场提速战术因对抗劣势未能奏效,反而导致球员节奏紊乱,上半场呼吸频率与出手效率明显失衡。结合队伍整体身高优势,未来战术设计应围绕韩旭构建半场阵地体系,避免过度追求速度而牺牲稳定性。

eon sports

在缺少李月汝(5号位)和李梦(3号位)两大得分点的情况下,韩旭需坚定执行低位要位战术,充分发挥其在内线的终结能力与策应作用。这一调整对弥补当前进攻端火力不足至关重要。

此役虽为热身赛,但清晰揭示了阵容短板与改进空间。教练组后续的战术部署将直接影响中国女篮在亚洲杯的卫冕前景。

中国女篮的战术体系高度依赖内线核心韩旭的牵制作用。作为球队进攻端的重要支点,韩旭在禁区内的存在为外线射手创造了宝贵的投篮空间。这一战术安排源于当前外线阵容的客观限制——缺乏像李梦这样具备超强个人得分能力的球员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外线球员在遭遇高强度防守时,尚不具备通过个人能力强行打开局面的技术特点。这种战术配置的合理性已通过实战得到验证,韩旭的内线优势与外线投射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。